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壮丽的篇章,奠定了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现实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个起来”,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被历史检验的真理。
1921年到2021年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个起来”,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动车在广西南宁市屯里大桥上行驶(2018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发展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在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汉唐气象”成为中华民族辉煌的象征。在人类迈向近代社会、开始现代化的时候,中华民族却落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下,在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120年前的辛丑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处于亡国亡种的境地。“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的屈辱称号。为了救亡图存,不甘沉沦的炎黄子孙,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抗争,不同阶级不同派别,轮番登台,提出救国方案。地主阶级开明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阶级的“共享太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五族共和”,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敲响了资本主义衰败的钟声,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前进的方向。1920年初,有“中国知识界第一人”称号的梁启超在漫游欧洲一年之后回到中国,发表了《欧游心影录》。书中描述了他亲眼看见的一战之后欧洲的凄惨景象,慨言:“社会革命,恐怕是二十世纪惟一的特色,没有一国能免,不过争早晚罢了。”1920年10月,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演讲,他说:“诸君皆知道我相信社会主义的。我以为产业如何发达,若非以社会主义行之,必定有不平之事发生,此阶级压制他阶级,苦者益苦,富者益富,弊害丛生。所以必须生产品、器具、土地、利益,皆归之公有,再分配于个人,不为私人所揽有,方为公道。西方社会主义是产业制度的结果,自然而然产生嬗化而来。”年轻的张闻天生动地描述过自己当时的思想旅程:“我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产生了改造的决心。不过用什么方法来改造呢?应该改造成什么样呢?这些问题常常横在我胸前面一日不能去的。无抵抗主义呢?反抗主义呢?无政府主义呢?社会主义呢?如江河流水,不绝第引起我的烦闷。但永久不决定是不能生活的。那么,取其长,舍其短,自然不能不走社会主义一条路了,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大势中,借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东风,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1921年应运而生,登上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中华民族改变命运、走向复兴的政治舞台。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首先通过革命解决近代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政治前提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自豪地指出:“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美国人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分析了中国农民解放的内涵:“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并进行了艰辛探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新华社发
摆脱贫困、实现富裕,这是人类千百年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大同理想和农民阶级的太平梦,都表达了这种理想。但是,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近代社会,实现富裕,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幻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陷入低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1956年开始,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斗的响亮口号。然而,由于没有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想走出一条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又超越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让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全新的事业,虽然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但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教训,打下了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一方面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理论和实践,高举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在社会主义认识上与时俱进,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富起来开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来的世界社会主义低谷,中国是否继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前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严重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并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21世纪初期的国内外新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科学发展重大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推进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顽强奋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奋斗,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让中华民族在摆脱贫困道路上实现重大跨越。这是2021年4月22日拍摄的延安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演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适应“两个大局”,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2012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化解了经济、科技、社会、外交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在中美经贸摩擦、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印边境冲突、南海主权和权益维护以及涉港、涉疆、涉藏、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赢得了战略主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聚焦脱贫攻坚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画上句号,创造了人类反贫困的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之后,踏上朝着更加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胜利在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接续奋斗,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军,不断创造更值得骄傲的新的伟大胜利。
作者: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5期
责任编辑:沈聪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